
醫學實驗室設計要求及建設標準
發布時間:2023-11-01 瀏覽次數: 3638
合規是所有醫學實驗室設計的首要考慮因素。相關監管部門對實驗室有基礎的要求,如消防、建筑、用電、排污這些都需要按照基本的規范要求來進行設計、實施以及驗收。很多醫院現在都有ISO15189認可的需求,所以醫學實驗室設計也需要基于ISO15189的標準來執行。
在進行醫學實驗室總平面圖設計時,除了考慮現階段的使用需求還應考慮未來發展空間,比如設備的更新換代對尺寸提出的要求。另外就是要遵循法律法規,保證生物和物理安全,人性化設計更是成為現代實驗室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同的設備對空間的需求不同,根據所放置的設備決定的空間來進行合理化的空間分配,并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實驗室空間的大小能否滿足于在較長時間內能容納新添加的儀器和設備,以及能夠高效安全的完成臨床工作。
空間分配原則要綜合考慮到工作人員的數量、儀器大小等因素,目的是為了給工作人員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且是在不浪費空間的前提下。
工作空間的大小應假設在較大數量的工作人員在同一時間工作。應將有效的空間劃分為三大區:
清潔區:辦公室、休息室、學習室;
緩沖區:儲存區、供給區;
污染區:工作區、洗滌區、標本儲存區。
其中,工作區應包括工作人員所占面積和來回走動的空間,工作空間和走動空間應轉化為在地板上占用的面積大小。
實驗室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要求比較特殊。其中包括必要的生物安全設施,如出口處應設有非手動洗手裝置和緊急洗眼裝置;部分高污染風險的工作應該在二級生物安全柜內進行,按照BSL-2級實驗室的要求進行清潔區和污染區的設置等。
在一些實驗室中,因為電器短路導致實驗室火災,造成同線路的設備損毀;因為供水的管路破裂導致水淹實驗室;因為斷電或冰箱故障導致試劑存放溫度過高而變質;因為老鼠咬壞設備線路導致維修困難,檢驗工作中斷。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未做好有效的安全隱患規避的實驗室,往往因為一些偶然事件便能對實驗室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除了正常的安全外,還應綜合考慮到提高電路容量、防火材料、斷電保護等裝置,以及添加防嚙齒動物進入設備情況的發生。
而隨著近年來傳感技術和移動通訊的發展一些預警系統也已經融入到實驗室設計和建設中,比如在溫度、濕度、火災、水災都可以實現多個點的檢測報警,自動應急處理,并實時傳輸給相關的管理人員,以防止更大事故的發生。
近年來醫院的發展越來越快,就診的病人越來越多,隨即帶來的檢測樣本數量也越來越大。由于實驗室在設計之初并沒有預估其未來的發展,造成現有設備實施與實際需求量并不匹配,所以很多醫院不得不調整和整理出一些空間給檢驗科來使用。但在這種解決方法的后期通常是增加了現有空間和原實驗室的距離,也增加了人、物、標本的流轉距離,更是加大了工作量。所以在實驗室規劃設計的時候以擴展性的思維來考慮未來可能會新增的專業、項目、設備、人員辦公場地及培訓場地所預留的空間,為未來可能增加的設備設施預留電源、水以及網絡端口等,需要進一步的考慮到實驗室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
引用衛生部《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成為本標準的指南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指南,但鼓勵根據本指南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新版本。若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指南。
實驗室規劃的重要內容包括空間規劃,實驗室空間合理適當是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良好的檢測質量及自身安全的基礎。實驗室空間不足不僅影響相關人員的工作質量,也是實驗室安全隱患的存在。
實驗室人性化的設計可以提升工作人員的舒適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強度,視覺體驗較好的實驗室還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以及培養工作人員嚴謹的工作習慣。例如工作臺面的高低是否需要按照身高來進行調整、夜間值班室和急診區域的距離如何合理、所有儀器的擺放區域是否與工作流程匹配,這些都成了現代實驗室設計一個值得大家深入優化的環節。不僅如此,實驗室的人性化設計也會給病人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緩解病人的情緒。對于檢驗科來說,常常需要考慮病人等待空間的寬敞舒適,標本采樣、檢驗結果領取的便利等實際問題。
實驗室的設備選購首先應該考慮實際的需求,不要一味追求先進、自動化、高通量的技術和設備。當前也不乏一些實驗室選配的設備能力遠遠富余,一些功能完全使用不上,部分自動化設施并不能和自身流程和體系相匹配。同時設備的選購也絕對不能夠只考慮價格,設備品質、品牌和外延的服務對于未來的使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實驗室試劑、質控、校準品耗材的選擇也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慮品質。如果在實驗室設計的時候,沒有充分預估等待人員的數量,就會導致等待空間不夠、抽血的空間不足、人員密集,現場非常混亂后不得不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重新規劃。
不同于一般裝修,實驗室的設計裝修更加具有專業性,這種專業性體現在對于不同地區,不同醫院客戶的使用需求、使用標準方面。
從設計開始初期,就需要根據實驗室的場地面積、形狀和功能需求進行科學布局,對實驗室中的人流通道、物流通道、污物通道、標本流通道做出明確區分,使得實驗室的布局是規整的,空間利用率是充分的。同時,實驗室的設計必須符合消防要求,對于實驗室,甚至于整個醫院,可能從它建成到最后搬遷都沒有機會使用消防設備,但是它卻是必不可少的,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它是保證建筑內所有人員生命安全的最佳保障。
此外,不同級別、不同地區的醫院開展的檢驗項目、實驗室工作人員的使用習慣一定會有差別,例如流式細胞室、結核培養室、基因測序間等,并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會有這樣的資質和需求。當然,實驗室的設計應該具有前瞻性,醫院未來會有開展這些項目的可能性,那么在設計時就需要預留升級空間。
從工程建設來講,實驗室的建設包含建筑、裝修和結構;空調、通風和凈化;給排水與氣體供應;電氣;消防;檢測和驗收。
在建設工程中,都應當遵循國家頒布的相關標準,一般醫院的檢驗科實驗室是屬于一級實驗室,對于部分特殊實驗室應該達到二級實驗室的建設標準,對于研究性的實驗室,建設標準應當更高。與之相對應的實驗室裝修的材料選擇就非常重要了,同樣功能的材料,由于技術標準的不同,裝修出的整體效果也會不同。
例如實驗室的墻體、冷庫的墻體、衛生間的墻體要求是不同的,若均使用相同厚度的磚墻,顯然是不合適的。實驗室的墻體應不易積灰,易于清掃,陰角、陽角做倒圓處理,不留清潔死角。對于冷庫墻體,應為保溫隔熱墻體,避免相鄰側墻體產生冷凝水。對于微生物實驗室和PCR實驗室,建設標準應當更高,局部房間有負壓要求,同時需要保證有獨立的空調系統、通風、排風系統,確保室內與外界實驗室空氣流通不交叉等。
醫學實驗室因其具有生物危害性等原因,在對于實驗人員的保護和防止樣本的交叉感染方面提出了更多的特殊要求,在不了解這些詳細要求的情況下盲目施工,無形中對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了較大隱患。
本文來源于網絡。